伴随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,全球经济潜在增速中枢下移,资本实际投资边际回报率降低,全球主要经济体实际均衡利率持续下行,低利率环境已成为普遍挑战。市场普遍认为,我国也将在一段时期内处于低利率环境。在此背景下,如何有效配置资产实现财富保值增值,成为投资者面临的核心课题。发达经济体如日本,曾经历长期低利率周期,其居民和机构投资者的应对策略可为我们提供重要参考。以史为鉴,以邻为镜,借鉴海外经验,布局中国资产配置新路径。
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,日本无风险利率一路下行,经历了从高利率到低利率、零利率乃至负利率的转变,低利率环境伴随其经济近30年。
利率下行轨迹与市场反应: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过热,政策主动收紧导致资产泡沫破裂,引发“资产负债表衰退”和经济通缩。为挽救经济,日本央行开启大规模宽松:1991年至1995年连续9次降息(政策利率从6%降至0.5%),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更进入“零利率”时代。2001年推出量化宽松(QE),2013年推行量化质化宽松(QQE),央行资产负债表急速扩张。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长期在0-1%低位徘徊,甚至一度跌入负值。
资产表现分化:经济泡沫破裂后(1990-2012年),日本股市经历长期震荡下行。2013年QQE政策后开启上涨周期,2024年已突破历史高点。房地产市场则从1991年高点持续下跌近20年,2013年后企稳回升,但未恢复至泡沫前水平。
居民配置策略演变:在长期低利率影响下,日本居民资产配置结构发生显著变化:
1.非金融资产(主要是房地产)占比大幅下降:从1994年的近56%降至2022年的约37%。
2.现金及存款占比显著提升:尽管存款利率极低(1997年后降至0.5%以下),占比从22%升至35%左右。截至2023年3月,日本家庭金融资产中现金存款占比高达54%,远高于美欧。
3.股票配置随市波动,债券配置锐减:股市泡沫破裂后,股票在家庭金融资产中占比在4%-10%间波动,2013年后随股市回暖有所增加。零利率环境下,债券吸引力骤降,2022年末占比不足1%。
1.固收策略:主要采用拉长久期策略(博取利率下行资本利得)和聚焦公用事业信用债策略(规避信用风险,获取有限利差)。
2.外汇套息交易:利用日元低息融资货币地位,进行外汇市场套息交易(如著名的“渡边太太”现象)。
3.全球配置策略:因本土优质标的缺乏,大量利用国内极低融资成本,进行全球股票投资(尤其是发达和新兴市场),以及进行全球多元化资产配置。
近几年,我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,期限利差、信用利差收窄,“资产荒”显现,低利率环境挑战日益突出。我国与日本当年虽有相似之处(如房地产调整),但国情显著不同: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统一市场、完整的产业体系,并处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阶段。因此,需结合国情,借鉴而非照bwin官网搬日本经验。
应对低利率挑战,多元化配置、全球化投资、重视另类资产及运用金融工具是关键。
1.关注强现金流资产,灵活应对固收“资产荒”:在信用债收益率被大幅压缩背景下,单纯拉长久期或信用下沉风险收益比不高。投资者应提升宏观研判能力,灵活运用利率债策略,与此同时,增配高股息权益资产或强制分红的公募REITs,作为债券付息属性的替代。
2.强化多元化资产配置,破解“不可能三角”:单一资产难以兼顾低风险、高收益、高流动性(“不可能三角”)。市场有效性提升使得单一资产或策略战胜市场难度加大。依据现代投资组合理论,配置相关性低的资产可显著优化风险收益比,提升投资体验。投资者需改变过度依赖房地产的配置模式,均衡布局存款、债券、权益资产乃至另类资产。投资者应重视私募股权、对冲基金等另类资产,其与传统资产低相关性有助于降低组合波动,提供稳定收益来源。
3.拓展全球化视野,分散风险捕捉机遇:日本经验显示,海外投资是低利率下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途径。2024年以来QDII基金热销及额度增加印证了国内投资者的关注。发达经济体股市和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均可作为配置选项。海外投资需具备更高专业能力,深入了解目标市场基本面及地缘政治风险,并管理好汇率波动风险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